蔡京死了,王黼与梁师成,看命了……
当然,苏武还是会派人去追的。
苏武还要忙,殿前司要去看看,但苏武不插手,殿前司皇城司的事,太上皇会亲自来安排。
城外京畿禁军各军营,苏武也要去看看。。。
王安点头:“你说得对。李大人当年也是这般教导我们。”
林冲望着远方的天际,眼中透出几分疲惫与沧桑。战事虽胜,但伤亡惨重,八千精骑折损近半,许多熟悉的面孔再也无法归营。他深吸一口气,缓缓说道:“如今朝廷虽暂允我继续镇守雁门关,然朝中权臣未除,迟早必有变数。我们不可松懈。”
王安沉声道:“不错。蒙古虽退,但其残部并未彻底覆灭,且金国遗族仍在暗中活动。若他们联合西夏、吐蕃,甚至勾结南方叛军,恐怕边关永无宁日。”
林冲颔首:“正是如此。我已经派遣斥候前往漠北,探查敌军动向。同时,也派人联络西夏和吐蕃,以示善意,避免被蒙古利用。”
王安微微皱眉:“西夏与吐蕃素来对我大宋心存戒备,未必愿意合作。”
林冲笑了笑:“人心皆有私利。只要我们能给他们足够的利益,让他们看清形势,便有机会化敌为友。”
王安思索片刻,点头道:“好,我会加强城防,修筑工事,储备粮草,以防再有大战。”
二人商议已定,各自分头行动。林冲亲自巡视各营,安抚将士,鼓舞士气;王安则召集工匠,扩建城墙,修缮箭楼,并命人从内地调运粮草、器械,确保军需充足。
然而,就在边关局势稍稳之际,京城又传来新的消息??辅政大臣联手兵部尚书张怀义,在皇帝面前进言,称林冲“拥兵自重,意图谋反”,并建议削其兵权,改派亲信将领接掌雁门关。
林冲接到密报后,神色不变,只是淡淡一笑:“他们倒是不肯罢休。”
王安怒道:“这些奸臣只知争权夺利,丝毫不顾国家安危!若非你守住边关,他们早已在蒙古铁蹄下亡国!”
林冲摇头:“愤怒无益。我们现在最要紧的是稳住局势,不能让敌人有机可乘。”
王安咬牙道:“那你就打算一直忍下去?”
林冲目光坚定:“忍,是为了更大的胜利。”
果然,不久之后,朝廷正式下达诏令:林冲仍任雁门关都统制,但须将部分兵权交由新任监察御史赵德昌接管,并要求林冲每月向兵部呈报军务详情,不得擅自行事。
赵德昌乃辅政大臣门生,一到雁门关,便开始插手军务,处处掣肘林冲。他先是削减前线驻军,改调至后勤,又下令禁止林冲私自调动骑兵,甚至连日常巡逻都要报备兵部。
王安愤慨不已:“这是要断你的臂膀!”
林冲却依旧平静:“随他去折腾吧。只要我们不动声色,敌人便会露出破绽。”
果然,赵德昌得意忘形,竟私下接受西夏使者贿赂,答应为其提供边关情报,换取大量金银珠宝。此事被林冲安插的暗哨察觉,立即禀报林冲。
林冲冷笑一声:“终于等到机会了。”
当夜,林冲亲自带兵包围赵德昌府邸,当场搜出西夏使者的书信与大量黄金。次日清晨,他召集众将,当众宣布赵德昌通敌罪行,并将其押送京城。
此举震动朝野,皇帝震怒,立即下令彻查此案。赵德昌供认不讳,牵连出辅政大臣与兵部尚书张怀义等人,最终三人皆被革职查办,贬谪边疆。
林冲因此再度赢得皇帝信任,不仅恢复全部兵权,还被加封为“镇北将军”,统领雁门关及周边三州军务。
王安感慨道:“你这一招,可谓一石二鸟。”
林冲却摇头:“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。真正的敌人,还在北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