空明何人?
一个在尼姑庵中长大的孤女罢了。
据收养自己的师太说,自己是在一个雨夜里被放在庙门口,直到早上才被发现的。
彼时,雨过天晴,天地一片明朗,师太希望她能忘记前尘,剔透明朗,就给她取名为空明。
这既是名字,又是法号的两个字,就这样陪了她两辈子。
尼姑庵很小很穷,小小的空明,是靠一些好心的信众接济,吃百家饭长大的。
这个小小的寺庙中,只有两个老师太,这些年人们不再信佛,寺院没有名气更不是位于什么旅游景点。
庙里的开销除了寥寥无几的信众捐的香火,就是靠后山的地养活的。
从空明记事起,就在背篓里跟着两位师太一起下地,长大一些能跑后,就帮着播种、插秧、除草、收菜。
虽然都是粗茶淡饭,但是师太总能做的很好吃。
师太从来没有提出过让空明今后出家,而是让她和同龄人一样的上学接受教育。
她的成绩很好,老师说,以后说不定能考上大学。
可是空明不想上大学,自己去上大学了,两位师太怎么办呢,这座尼姑庵怎么办呢?
她想留下来,她觉得做尼姑也没什么不好的。
当然,这个想法她谁也没告诉,她怕师太们生气。
可惜,她并没有成为尼姑的机会了。
就在她上高三那年,市里突然看中了这个荒僻的孤村,决定在用这块土地做一个旅游项目。
轰隆隆的搅拌机和叮铃哐啷的施工队,在村中日夜响彻。
最后,旅游小镇要建起来了,小小的尼姑庵也和其他房子一样的没了。
离家半年,在乡镇学校中高考完毕的空明,一回到家,看到的就是面目全非的小镇和缠绵病榻的两位师太。
尼姑庵是两位师太毕生的心血,虽然嘴上没多说什么,但是空明知道,她们很伤心。
她们老了,身体又不好,在这个打击下,哪怕有空明的悉心照料,两位老人也像是油尽灯枯的烛火,快速的失去了生机。
空明浑浑噩噩的处理完两位老人的后事,依照老人临终前最后的嘱托,拿着通知书和政府赔偿的一些拆迁款,踏入了去往大学的道路。
大学里的空明,越发的沉默寡言,除了上课教室、食堂和图书馆,几乎不能在别的地方看到她的身影。
带班的辅导老师担心她的心理状况,还专门去找她聊天,都被她沉默的应对过去了。
她把自己关在了一个匣子里,像个幽魂一样的漂荡在校园里,只有读书的时候才能稍微找回一些真实感。
这样糟糕的情况持续了两年,直到上了大三,空明的情况才稍微好了一些。
她回了一趟自己之前一直不敢回去的小山村,先前还在施工中的旅游项目已经竣工。
空明站在已经看不出尼姑庵原址的工艺品店里,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,伤感的同时又有一点释然。
过去的就过去了,还是朝前看吧,不然,师太们会难过的。
从这天开始,空明不再独自泡在图书馆中,她开始尝试着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。
她喜欢文字,不时会写一些东西放在网上,竟然意外的受欢迎,不知不觉也有了不少粉丝。